● 海外布局增速
全面對外資開放快遞市場,其深層意義還在于加速提升國內快遞公司的國際化水平。“快遞物流都是網絡型產業,網絡型產業本身需要成網、規?;?、集約化、高效率、可持續,最終還是要實現國際國內不同地區之間完善的物流配套,從全球范圍聚集人流、商流、物流、資金流和信息流。而中國也恰恰需要這樣一個強大、智能、綠色的物流服務體系。”魏際剛表示。
今年6月以來,多家快遞公司紛紛加大了港澳臺地區以及美國、加拿大、俄羅斯、荷蘭等國家的布局力度,如順豐的“全球順”、圓通的“俄易郵”,申通、韻達在美國設立服務點等等。此外,韓國、日本也將成為其未來業務布局的重點。
但與國內類似,國外區域性品牌依舊強勢,以加拿大為例,除UPS、DHL、聯邦快遞等國際快遞巨頭外,CanadaPost也駐足多年并在當地中國留學生口碑甚好,僅加拿大地區就有223億美元的線上交易額,要想在這樣的市場中決勝,中國快遞企業經營管理層將遭遇多方考驗。
實際上,海外市場巨大的機遇也早已顯現,2013年,僅中國海外代購市場交易規模就已達到767億元,較2012年的483億元漲幅為58.8%,民企擴張海外市場大有可為。對此,魏際剛建議,民企首先要取得國內的成功,才有可能走出去。從周邊國家和地區如東亞、東南亞、中亞、中俄等,以及中美、中歐、中非、中拉。
當然走出去還受到很多條件的束縛。“戰略上一定要有思考。”魏際剛表示:“一是看要選擇哪些目標市場。二是需要綜合能力,不光是物流能力,還要了解當地政治經濟文化法律等。如果要在當地布置物流園區或倉配中心,還需要國際化的人力資源管理能力、信息網絡的連接能力、供應鏈的能力等,要充分利用各種信息手段打造品牌,與當地的利益相關者建立合作關系。走出去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。”
● 成本有望降低
國內市場低價拼殺下,勞務成本、租金成本也都在攀升。港澳臺方面,由于渠道不暢等因素,快遞市場價位普遍也很高。記者采訪發現,在澳門大學就讀研究生的張彥竟從來不在澳門寄快遞,雖然當地也有順豐和EMS,但通過這些方式寄回老家的運費“死貴”,所以他的解決方法是,先直接過關到珠海,再在當地寄。諸如此類的現象也招致了數據上的下滑:今年上半年,全國快遞業國際及港澳臺業務收入的比重較去年同期下降了4.3個百分點。
對此,多家快遞公司表示,偏高的過路、過橋收費以及尚不通暢的鐵路運輸、過關渠道都是成本畸高的直接或間接原因。中國快遞協會也在蘇州的一次調研中發現,一家擁有不到100輛汽車的快遞企業,僅一年的罰款額就超過60萬元,這對于勞動力密集、服務價格低廉、市場競爭激烈的快遞企業而言,負擔沉重。如今,這一現狀有望得到改善。
今年9月武漢推出的“九州貨物快運”列車服務,讓不少快遞企業看到了希望。該服務的首列貨運列車從武漢北出發,途經麻城、黃州、武穴、黃石、鄂州、咸寧等地,1噸重的貨物百公里運輸加兩端裝卸費僅50元左右,相比傳統汽運模式,至少降低了一半的費用。
《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(2014-2020年)》明確提出,要以著力降低物流成本為發展重點,打破條塊分割和地區封鎖,減少行政干預;加快推進聯通國內、國際主要經濟區域的物流通道建設,大力發展多式聯運,努力形成京滬、京廣、歐亞大陸橋、中歐鐵路大通道、長江黃金水道等若干條貨暢其流、經濟便捷的跨區域物流大通道。
在國務院的規劃中,物流業將與民航、鐵路、公路等運輸行業聯動發展,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快遞企業將加快形成,覆蓋城鄉的快遞物流服務體系也將得到鼓勵。
此外,新的科學技術和組織方式也將對成本有進一步的消減。“將來快遞業的形勢將發生一些變化,現在是小包,未來會是大件,以后貨運企業也會快遞化,快遞企業也會大型化。”魏際剛分析,目前快遞企業主要服務于C2C或B2C。
未來,B2B將成為主流,包括整件、零部件等在內的物品都可以通過快遞實現,整個物流體系將來也會構建一個服務線上線下的O2O體系。規劃中提出結合推進跨境貿易電子商務試點,完善一批快遞轉運中心,這也將為快遞企業減少大量成本,最終也將惠及海內外消費者。
當前,世界正處在全球化、信息化的進程中,在全球流動、全球增長和貿易擴張離不開中國。數據顯示,2013年,中國快遞業一天發送2500萬件快遞,在2010年這個數字還是1000萬件。對此,魏際剛分析:“今年可能突破4000萬件,美國在2010年達到了4500萬件,按照這個趨勢,到2020年,中國一定會成為世界第一快遞大國。如果那個時候航空貨運也能超過美國的話,中國將會成為世界第一物流大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