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旦全面開放市場,獲得經營許可的“洋快遞”們將有機會將固有的競爭優勢擴大,也促使電商重新考慮將自建物流業務轉回第三方合作。四大巨頭目前占據了中國國際快遞市場75%的份額。
在中國大陸,TNT已擁有33家分支機構,3個國際快遞口岸;聯邦快遞也已經覆蓋國內200多個城市,并在58個城市設有投遞點;UPS每周約有200個航班將中國與全球市場連接起來,服務網絡覆蓋超過國內330個城市;DHL更是領先其他對手,在中國市場國際快遞占有率達到40%左右,并計劃到2015年在中國新增5個分支機構和20個銷售辦事處。
“中國快遞業正處在高速發展階段,外資進入中國快遞市場將有利于快遞業的良性發展,促進快遞管理和技術水平的提升,提高服務質量。我們期待與中國監管部門、行業加強合作,共同為中國快遞行業的健康發展作出貢獻。”對此,DHL表示。
“DHL快遞業務的戰略重點還是會放在國際快遞市場,同時,我們并不排除未來在中國開展B2C業務的可能性。”他補充道。
聯邦快遞的新聞發言人則表示:“聯邦快遞歡迎中國國務院關于進一步開放國內快遞市場的決定,這將為中外快遞企業創造一個同等的經營環境。”
“外資開放以后短期內不會對國內市場產生影響。”中國快遞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,從長期來看,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,因為在他考察歐盟、美國、日本市場時,發現本國的企業占快遞行業主流,沒有出現外資企業占主流的情況。
“讓外資企業進來,不會對國內快遞行業造成不良影響和沖擊。”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相關負責人余平表示,價格戰從來不是快遞企業發展的正確途徑,企業要想發展,應該靠優質服務和先進管理。他表示,就算不對外資全面開放,國內的快遞企業也在加速洗牌,大而強的企業通過兼并重組,會干掉一大批小企業,這跟外資是否進入沒有關系。